瑜伽常识 /MANUAL
火爆的线上瑜伽大佬们争相抢夺的肥肉
火爆的线上瑜伽大佬们争相抢夺的肥肉据公开数据显示,在去年天猫「双11」中,瑜伽成为运动/户外用品类目中交易量占比第二的细分类目,同比增长23.9%。而实际上中国的瑜伽人口已经超过5000万,且每年新增300-500万以上,总产值超650亿元人民币。
随着消费升级,人们对于健康和生活方式的要求逐渐提高,身披体育和健康两面旗帜,线上瑜伽项目自然也成为了创业者和资本追逐的对象,纵观今年的融资动态便可知该领域的热度之盛。
3月,「练遇」获得天使投资;1月和5月,线上瑜伽APP「每日瑜伽」和「Wake」先后完成A轮融资;7月,线下瑜伽品牌「隐瑜伽」获5000万元A轮融资。整个瑜伽行业累计投融资金额总计6.6亿人民币。
这进一步说明资本是看好未来瑜伽行业的市场空间,美国摩根斯坦尼分析师 Randel 曾表示,「瑜伽行业在全球的健康产业中占比很高,将是全球健康产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中国的瑜伽产业将成为未来运动健康产业的主力军。」
▲据统计预测,今年瑜伽市场规模将到达 322 亿元,到 2020 年将增至 468 亿元。(2017 - 2020e 年中国瑜伽市场规模)
从全球市场来看,瑜伽是唯一一个在健身房和家庭健身里都排名前五的项目。同时瑜伽在发达国家渗透率非常高,最近几年保持着10%-15%的环比增速。
在中国,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工作学习之余,通过各种渠道进行锻炼,运动人群亦不断扩大。
随着市场的不断细分和健身房的转型,瑜伽逐渐从健身馆里分离出来,成为一个个独立的瑜伽体验馆,并出现在公寓小区、商业街、购物中心、写字楼里。
女性用户对于减肥和保持身材的需求是促进瑜伽产品增长的主要原因CQ9电子,同时瑜伽主体用户以一二线城市的年轻白领为主,这批用户的消费能力十分强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给健身行业带来新型服务模式,移动瑜伽产品激增并且快速升级迭代,完成用户培养,在「互联网+」的带动下,瑜伽行业迎来更多可挖掘的市场需求和机会点。
同时瑜伽相对来说是不太受到场地限制的一项运动,理论来说有一身瑜伽服、瑜伽垫、线上引导就可以在家或空地上完成许多基础瑜伽姿势的练习。
▲ Wearable X 瑜伽裤可以识别各种瑜伽姿势,在脚裸、膝盖和臀部装有触感反馈装置,通过柔和的震动为用户提供实时运动反馈 图片来源:Wearable 官网)
这大大降低了用户进入门槛、学习成本以及场地限制,项目团队也容易引导用户从线上兴趣学习转向线下瑜伽馆系统学习,极大提升瑜伽用户的体验。
毕竟瑜伽运动的优势是入门很简单,只需要在家准备一套瑜伽垫即可,这也是为什么线上瑜伽产品能够迅速打开市场的一个原因。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的升级,使得像大数据分析、视频直播、AI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技术手段都可在瑜伽产业落地并应用,技术方面也十分成熟,这些都从侧面促进瑜伽产业加快发展。
同时瑜伽市场需求的爆发帮助很多线上瑜伽产品完成了流量的积累,目前全球市场已经积累了超过4000万用户,较去年增长超过了30%,线上内容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50%。
我们可以得知,女性用户进行瑜伽一般有两个高峰时段,一是在早上五点到七点,一是在晚上八点到十点。但很明显在这两个场景中,早上瑜伽馆还没开门,晚上瑜伽馆已经关门。毕竟瑜伽市场用户量庞大,很多瑜伽创业项目在前期瞄准了移动端,以非常低的成本获取了大量女性用户。
如「Wake」、「每日瑜伽」、「隐瑜伽」这些线上产品都采用「课程内容+社群+电商」的模式,瞄准的是利用自主碎片化时间习练的人群。
基于此,瑜伽的线下业态将会是线上的补充:线下场馆服务于线上瑜伽重度用户,补全瑜伽市场从线上到线下消费体系的闭环。
此类从线上切入线下的瑜伽产品都有一个共通点:从线上课程内容(瑜伽视频教学)出发,积累了一定的用户量和用户数据后再走向线下。
线上瑜伽产品的根基在于用户愿意为内容付费,而当这些线上瑜伽产品完成了流量和内容的原始积后累,便可以在每一个被验证过的商业模式上做着叠加。
大潮流下的付费习惯的养成也带动了用户对于线上健身课程的付费意愿,目前是这些线上瑜伽产品的主要收入来源,其次才是广告和电商。不论内容的春天有没有发生,但瑜伽行业毫无疑问正从传统的销售导向,快速转向内容导向。
毕竟在整体服务供给较差的情况下CQ9电子,这条新瑜伽产业链能够提供更好的瑜伽供给,满足初阶用户的需求。随着瑜伽整个行业的规模在逐渐扩大,瑜伽市场的上下游也逐渐打开。
线上流量和社群的运作解决了线下场馆的流量问题,线上课程的积累和KOL的积累培养了用户内容的粘性。相比于苦战于流量获取和内容空白的传统瑜伽馆,这些线上瑜伽产品的线下业务拓展其实是内容的场景延伸,并且根基更加稳固。
尽管大佬们对线上瑜伽的关注带动了整个行业的火爆,资本市场一片看好,但线上瑜伽背后仍旧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痛点问题:
其一,瑜伽创业项目的战场已经从线上来到了线下,这意味着它们必须要和瑜伽馆CQ9电子、健身房内瑜伽课这些传统势力扳手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线上瑜伽项目带来了许多压力;同时教练人才培养是这个行业最为欠缺的,特别是管理人才,也是「Wake」、「每日瑜伽」、「隐瑜伽」这类线上切线下的瑜伽项目在走向大规模拓展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二,线上瑜伽学习有一个致命的弊端,便是无法单凭内容(视频)纠正自身姿势,难以达到瑜伽健身需求,也导致用户容易失去学习兴趣,造成流失。虽然线下瑜伽馆的承接能力和覆盖范围有限,但还是能给用户带来更深入的教学互动以及经过教练设计的系统化锻炼计划。
▲ Wake在16年获得融资后便开始尝试发展线下业务,以期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当时Wake一方面计划将瑜伽老师带进企业,增开企业瑜伽培训服务;另一方面,建立线下瑜伽馆,直面C端用户。
其三,对于线上瑜伽产品来说,想要将流量变现往往需要通过平台之外的途径,更何况瑜伽这样一种垂直品类,其用户量不太可能迅速扩张;此外,如果用户本身不是瑜伽爱好者,便难以在短时间内与平台产生粘性,想要转化成付费用户需要一定时间;对已经有瑜伽基础知识的用户来说,则更依赖于线下教学场景,如果没有特色亮点,这批用户付费的意愿也不会太高。
其四,线上瑜伽产业这片蓝海引来诸多大佬入局,导致行业市场混乱,而且线上瑜伽产品自身内容(运营策略)基本大同小异,产品差异化不大,优势不明显便容易导致品牌趋向平庸化,难以形成爆点。
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本加入到线上瑜伽行业中,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差异性将会越来越小。而线上瑜伽要想增加用户对产品的粘性、提高其品牌影响力,打造个性化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今的瑜伽平台千篇一律,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在选择平台上存在随意性。因此,打造高质量产品,强调品牌的个性化与差异性是瑜伽企业发展的关键。
再加上线下瑜伽市场的实际竞争壁垒低,导致瑜伽馆转让和收购的价值也相应较低。换句话说,未来三年的瑜伽市场,新的大规模连锁品牌的涌现将成为必然。
品牌是一个线上瑜伽项目的核心资产,从目前整个瑜伽市场来讲,现在钻研哪类瑜伽课程内容都不重要,品牌才是瑜伽项目未来的核心命题。